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学院新闻

海洋师生大洋科考纪实|于翀涵:乘风破浪驶向印度洋

2017-12-13     发布:[海洋学院]学工组    点击:16

  2017年12月6日上午,在浙江舟山的一处港口,向阳红十号科考船,正式起航。船上的科考队员们与岸边送船的人们激动地挥手,另一只手中“探秘大洋”的旗帜迎风猎猎作响。这是中国大洋49航次,它们即将驶向印度洋开展为期250天,共计五个航段的作业任务。这个航次所承担的作业任务,将会是我国“蛟龙探海”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2019年在西南印度洋多金属硫化物勘探合同区执行区放任务的关键性任务。

01

  图1 大洋49航次于舟山起航

  整个航次由中国大洋协会领导,国家海洋局第二研究所负责组织和实施,浙江太和公司负责海上行驶和船舶安全,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负责潜龙二号的使用,以及42家支持单位共计272人参航,其中共有17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师生。而我有幸,代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成为第一航段39名科考队员中的一位,同时大洋49航次也是我校参与学生最多、涉及学院最广的一个航次。在第一航段中,参与人员分别有:姜文强(海洋学院)、于翀涵(海洋学院)、简东川(地学院)、苗雨坤(地信学院)、沈力(地信学院)。

  这是我人生第一次登船,登的还是一个4500吨排水量的全电推进科考船,离港时船上挂着“为人类探大洋,为祖国做贡献”的标语,看得我心潮澎湃。离港之后,我接到的第一个任务,是制作全体科考队员和船员的通讯录,这让我有幸认识船上的每一个人。

  首席的房间中挂着巨大的印度洋海底构造图,船长的房间里有许许多多参数报表和花草,轮机长的无名指上素面的婚戒和他身后的书柜交相辉映,大厨沙发上的菜谱是关于鱼虾蟹的烹饪方法。我敲开船上的每一扇门,都有不同的故事。我和水手说:“给我写句个性签名吧!”他腼腆又害羞,认认真真在本子上写下来:我于黑暗中慎行,犹如黎明中的花朵。我和机电员说,写一句个性签名吧!彼时,船最底部轮机舱中的仪器发出隆隆地暗鸣,上千个电表指着各自的方向。他犹豫了一会儿,写下:海员的情深是海,海员的心比海宽。

  科考队员们的爱好甚为广泛,足球、篮球、羽毛球、乒乓球、跑步、看电影、看小说、看历史类军事类图书,甚至连看文献和出海科考,也被他们描述为人生爱好,这让我觉得认真而可爱。

02

  图2 踏浪

  当然,在船上最为重要的还是执行科考任务。在登船之前,全体地质组成员在国家海洋局第二研究所接受了地质组专项航前培训。航次总首席陶春辉、第一航段首席周建平、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苏新教授和吕士辉老师分别授课。而化学组、生物组、异常探测组、地球物理组等也进行了它们自己的专项航前培训。接下来,我们在浙江舟山接受大洋49航次安全管理和技术规程培训,由朱永灵、黄永样、卜文瑞、盖英宝、韩春花、马维林、邬宾杰和池弘福分别授课。内容涉及:航次背景介绍、调查规范和质量控制、样品及资料管理、甲板安全技术、海上消防及救生培训等等。

03

图3 大洋49航次第一航段航前培训班集体照

  登船后,又陆续开展了作业安全培训、逃生演习、地球物理记录培训等等。从12月9号开始,每晚进行船载设备仪器的统一培训,每天下午进行科考队员之间的专业交流,这样航渡的生活一下就变得密集而充实了。

04

图4 船上设备实操训练

  敲下这行字的时候,窗外暮色四合,海浪推着我们的船摇曳在茫茫大海之上。远处的渔船暖黄色的灯光遥遥地与我们招手,后甲板科考队员们忙碌地调试着设备,月光洒落在海中,点亮了波涛的光芒。这种孤独、宁静、充实的感觉,在陆地上很难遇到。

  忽的,心一下子就飞到了印度洋的调查区,想赶紧去探一探大洋深处的秘密。转念一想,漫漫航渡,这才是一个开始。

  “人比海里沙,毋用多牵挂,君可见漫天落霞。”

05

图5 大洋49航次第一航段我校参航队员合影

06

图6 海洋学院师生参加大洋49航次地质专业培训

后排左四苏新教授、左三吕士辉老师、左五徐杰老师、左一于翀涵、左二宋备、右一简东川、右二林桐雨,前排左一姜文强、右一杨超

 

  责编:海洋学院新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