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亮点∣丁旋教授团队:赤道东印度洋1.6Ma来气候变化特征、机制及其对高纬的响应—基于IODP353 U1443站位的研究
2024-11-06 发布:[海洋学院] 点击:81次
全球气候在更新世时期经历了重大变化,表现为北半球冰盖生长与全球变冷,同时伴随气候波动周期的改变。该时期的古海洋与古气候研究对于未来气候与环境变化的预测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长期以来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高纬地区,来自热带海洋的长时间尺度沉积记录甚少,极大地限制了对全球海洋系统复杂性和高纬—低纬气候变化机制的认识。
海洋学院博士研究生王默林在导师丁旋教授和北京大学周力平教授的指导下,对国际大洋发现计划(International Ocean Discovery Program, IODP)353航次的U1443站位样品进行了系统的生物地层学和浮游与底栖有孔虫氧同位素记录研究,重新厘定了该站位更新世阶段的浮游有孔虫生物事件(图1),建立了1.6 Ma以来高分辨率且连续的氧同位素地层框架(图2),揭示了这一地处印度–太平洋暖池中心区域的赤道东印度洋地区更新世上层海洋的变化特征,发现早更新世时期浮游有孔虫氧同位素与轨道倾角波动具有同相性,指示了北半球高纬夏季日照与赤道东印度洋表层海水环境的关联(图3);而在中晚更新世的浮游有孔虫氧同位素记录中显示清晰的岁差信号,表明表层海水环境受到较强烈区域气候效应调节(图4),反映了印度季风变化和印-太暖池与热带海洋的密切联系。
以上研究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中国IODP的资助,成果发表在国际期刊《Global and Planetary Change》上,文章信息如下:
Wang, M., Ding, X.*, Zhou, L. (2024): 1.6 Ma biostratigraphy, oxygen isotope record and paleoceanography of the IODP 353 Site U1443 in the equatorial eastern Indian Ocean. Global and Planetary Change 243, 104617. [IF2023=4.0]
全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gloplacha.2024.104617